中经文化产业:成龙,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、国际电影巨星、联合国环保大使,多年来,成龙在全球慈善和环保方面做出的努力已被大家熟知。2018年5月13日,以明代古民居建筑构件为基础修复而成的“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”在安徽蚌埠的“湖上升明月·古民居博览园”正式落成。同时,“成龙-大美中国·古民居复建区奠基仪式”举办,标志着成龙收藏的古民居将在蚌埠复建。中经小文也到了活动现场,听成龙亲口讲述自己收藏老房子(古民居)的故事。
▲ 成龙接受记者采访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01
始于孝敬父亲 爱于“房梁之上”
成龙告诉中经小文,20多年前,他的父亲告诉他自己想住那种老房子,“厕所在外面的那种”。为了孝敬父亲,成龙第一次把目光转向了老房子。
有人给他推荐北京的四合院,当时售价50万元,但他没有买。据成龙透露,没有买的原因就是“没有厕所。”说到这里,成龙笑了:“现在(四合院)多少钱?几个亿都买不来!”
后来,有工匠师傅给他提议,收集一些老房子的梁柱构件,自己修复、建造一个老房子来居住。自此,成龙正式走上了收集老房子的道路。
成龙告诉中经小文,他曾经在武行,经常会“上梁揭瓦”。在房梁上等待的时间长了,他也慢慢的发现了房梁的美。
随着收集到的刻有精美花纹装饰元素的老房子构件越来越多,成龙逐渐意识到老房子也有文化价值和内涵。
其实,保护老房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原地保护。但有些老房子或因为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需要,或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,陷入了“不得不拆”的境地。
面对这个问题,成龙最终决定,把包括已损坏倒掉、被火烧了没人要的老房子买下来,再通过收藏和修复的手段保护起来。
02
收藏修复易 择地重建难
但是,仅仅收藏、修复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。因为成龙发现,虽然“私家收藏”逐渐增多,但因为没有地方重建,修复好的老房子梁柱部件只能散乱的堆放在仓库里,还要面临虫蛀的危险。自此,在收藏、修复老房子的同时,成龙又开始寻找能将老房子重建的地方,这也成了他的一个心事。
▲ 仓库里的老房子构件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▲长按识别二维码,看仓库里存放的老房子构件
2013年4月,成龙连发4条微博表示,要把自己收藏的4栋徽派古建筑捐给新加坡。当时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,有反对的,有支持的。
▲ 成龙微博截图
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成龙解释了选择新加坡的原因。他表示,他曾参观过新加坡的老房子,看到他们对古建筑的保存、维修和电脑扫描等方面做的非常完善。此后,他就与新加坡有关部门进行洽谈,新加坡方面表示如果将古建筑捐赠给他们,运送、维修等各方面费用将全部由新加坡负责,并制定出近乎完美的各种方案,包括落户地址、维修、复原等问题的规划。“看完非常感动,人家当这个是宝。”所以,成龙选择了新加坡。
当时,成龙也回应了为何没有把房子不捐给内地的质疑。他表:“以前我也尝试过,都没落实。而且往往是我将要落实的时候才发现,人家是以地产项目来把我勾进去。有很多地方送地给我,我全部都不要,都不敢要。”他还表示,“我(把房子)给新加坡那边,希望作为文化交流,这对世界文化交流有一定帮助,不一定是把东西拿回来就是爱国。”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q0319w90d12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▲ 成龙回应将古建筑捐给新加坡。(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)
据中经小文了解,成龙当时透露了他捐赠古建筑的进展情况,4栋已捐赠新加坡,其余收藏的古建筑6栋落户北京,1栋落户上海,2栋留在香港。
03
机缘巧合 古民居终于在蚌埠“安家”
说起老房子收藏,就不得不提及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湘江公司董事长马国湘。据中经小文了解,他收藏了近千栋老房子。
▲ 马国湘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为了更好的抢救保护散落的古民居,马国湘开始推进“湖上升明月·古民居博览园”的建设。根据他的想法,该博览园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,以抢救性保护的450栋古民居为主体并进行整体开发,目标是打造成古建筑文化展示、文化创意企业集聚、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型、国际化的文化旅游区。
▲ “湖上升明月·古民居博览园”鸟瞰图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▲长按识别二维码,360度观看“湖上升明月·古民居博览园”全景
机缘巧合之下,成龙与马国湘认识了。据成龙透露,在他了解到马国湘抢救保护古民居的事迹,参观了古民居博览园后,决定将他收藏的古民居放在这里。
经过讨论,两人一致决定建设在“湖上升明月·古民居博览园”中一个占地45亩,用于成龙收藏老房子复建的“成龙-大美中国·古民居复建区”。
▲成龙在奠基仪式上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5月13日,“成龙-大美中国·古民居复建区”举办了奠基仪式。在接受中经小文等记者采访时,成龙透露,他收藏的老房子,大部分已经从上海的修复仓库搬运到了蚌埠的古民居修复工坊,继续修复和复建工作。成龙还说,每当他看到老房子修复重建好,他会觉得很漂亮,很开心。
▲“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”外景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▲“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”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▲长按识别二维码,360度观看“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”全景
奠基仪式当天,古民居博览园和成龙国际集团首个合作项目“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”也正式落成。中经小文在参观时得知,该馆就是以成龙收藏的明代建筑构件为基础修复而成的老房子,建筑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,展示了成龙近年来的环保理念和实践。
▲“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”的房梁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▲“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”以成龙收藏的明代建筑构件为基础修复而成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▲“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”内景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摆放了好多艺术品,基本上都是废旧物品再造的艺术品。废品再利用创造成艺术品,巧妙的传达了环保的理念。
▲“龙娜丽莎”,系用磨碎了的废弃蚌壳造型,描绘出成龙的面貌。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▲ 长近6米的“腾龙”。其龙头、龙尾部分使用废弃车轮骨架和其他废铁焊接而成;龙身用竹编工艺编制,以废弃车轮骨架做连接。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/摄
看到这座漂亮的老房子,中经小文似乎明白了成龙为何收藏保护老房子,同时,中经小文也非常感谢成龙和工匠们对老房子保护和修复做出的努力。
04
古民居保护刻不容缓 仍面临诸多问题
在参观完“湖上升明月·古民居博览园”和“成龙-大美中国·古民居复建区”后,中经小文感觉,这些老房子应该可以在这里获得妥善保护。但是,在园区外,还有数不清的老房子仍面临着保护难的问题。
据中经小文了解,我国古民居资源丰富、数量多、分布广、价值高,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。但是,随着岁月的流失和人为因素,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:
首先,由于古民居属于私有产权,所有人拥有使用处置权,所以管理部门无法有效的控制和管理。在此情况下,有人为了更好的居住条件,将古民居进行了拆除或改造;还有人为了经济利益,不惜变卖房屋构建。
其次,虽然古民居分布较广,但多呈现零星分布的情况,也增加了保护的难度。
再次,缺钱、缺技术也是古民居保护的一大难题。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维修,古建筑对于木砖石等建筑材料有特殊的要求,维修费用大,维修技术高。
最后,古建筑保护缺乏国家方面的政策。据中经小文了解,虽然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原文化部、国家文物局、财政部等四部局印发了《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明确提出了“全面保护文物古迹、历史建筑、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”。但目前,全国范围内对于古民居保护方面还没有任何专项文件。因此,尽快制定古民居保护条例、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,刻不容缓。
您可能感兴趣的是
● 文旅部文化产业司司长:新时代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8个基本思路
● 最新发布丨6部委:600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
主编:成琪
记者:李冬阳
来源:中经文化产业
编辑:邵希炜
投稿或合作邮箱:wenhua@ce.cn
微信公众号ID :cewenhua